沒有邊界的美團,
做起了圈子和短視頻生意
“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邊界。”四年前,王興在《財經》上的一段講話,就為未來美團的發展鋪好了路。
這么多年以來,美團也奉行著“無邊界”的原則,早些年,美團把手伸向了滴滴打車,如今,美團的手也觸碰到了社交圈和短視頻領域。
先說社交圈,微信有朋友圈,QQ有QQ空間,電商巨頭們也不例外,拼多多有拼小圈,淘寶也開通了淘友圈。。
最近,美團也新推出了“飯小圈”,圍繞外賣平臺搭建的外賣體系,這是一款社交關系建立的外賣分享平臺,用戶們可以添加通訊錄和微信好友,他們在圈子里被稱為“飯友”。
在飯小圈里,你可以看到朋友點了什么外賣,分享了什么美食,用戶們也可以對著訂單進行點贊和評論。
但是這一新功能也遭到了部分網友的吐槽:”吃這么便宜的外賣,我可不想被別人看到。““行吧,我媽監視我的渠道又多了一個。”
值得注意的是,在飯小圈的美食分享下面,用戶們可以點擊“跟著吃”,便可得到飯友們的同款美食一份,對商家來講,飯小圈是一個新的流量端口,完成了新的一輪消費轉化。
據悉,飯小圈后期還會增加聊天功能,滿足用戶們的社交需求。
嗅覺靈敏的美團,不光嗅到了用戶的社交需求,還把眼光放向了短視頻上,早在今年在5月份,美團就內測了短視頻入口。
用戶可以上下滑動屏幕切換短視頻窗口,還可以通過短視頻切換到商家頁面,刷短視頻的時間,用戶可以賺取收益提現。
在這個時期,抖音的心動外賣也處于內測階段,美團做了短視頻,抖音做了外賣,兩個人這是要杠上了?
實際上,每個平臺都想要打破無限的邊界,形成用戶們心中的“超級APP”。
為了這個億萬市場,
巨頭間的斗爭從未停歇
電商們盯上了圈子的故事,一切還得從拼多多開始說起。
2020年2月,拼多多率先上線了“拼小圈”功能,打響了小圈子的第一槍,用戶們可以分享自己買過的商品,附上評價和真實感受。
這個舉措,意在通過好有自己分享最真實的體驗,對比傳統電商評價體系,拼小圈的真實評價來自身邊的熟人,更真實客觀。
后來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效仿拼多多的做法,2020年8月,淘寶隨即開通了“淘友圈”,京東也緊隨其后,開啟了“京友圈”,而如今,美團也加入進來,開啟了“飯小圈”。
各大電商平臺,通過“圈子”的形式,打造真實的評價體系,意在降低用戶們的決策成本。
在傳統的電商評價中,好評差評參差不齊、眼花繚亂,有的評價是:“很實用,值得購買”,有的評價是:“難用死了,簡直是智商稅”。
此時此刻,用戶就會在心底打個大大的問號:這個東西究竟值不值得購買?
當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地步時,用戶是很難下定決心的,再者,部分商家借著消費者對評價的依賴性,“刷好評”這條產業鏈也隨即出現,這不僅擾亂了評價的真實性,消費者對評價的信任感也將大打折扣。
相比起網絡上的陌生人的評價,人們會更原因相信熟人的安利推薦。
比如你正在減肥的朋友在圈子里發:“這款代餐面包很好吃的!”這個可信度是不是高了很多呢?人們很輕易就被說服了。
這就是真實評價的魅力所在,它對用戶的下單決心有推動作用,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團、淘寶等都要開通“圈子”了。
想象未來有一天,你在美團上點了一杯奶茶,不再將動態發到朋友圈,而是發到飯小圈,也未可知啊。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