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年,生鮮電商像是坐上了火箭。
疫情像是火箭的助燃劑,將生鮮電商推向高潮。相關數據統計, 春節后30天內,生鮮電商活躍規模用戶近7000萬人, 比去年同期增長約57%,日均使用次數與使用時長增幅均超過20%。
在經歷2019年諸多生鮮電商暴雷之后,疫情期間的表現給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但是,隨著疫情在國內暫緩,生活逐漸恢復常態,生鮮電商是否能留住疫情帶來的流量紅利還不得而知。
疫情之外,生鮮電商的競爭也不是一場百米競速,更像是艱苦卓絕的馬拉松。
“像是坐上了一臺噴射機”
大年初五,25歲的蘇蘇和丈夫從江西老家返回北京之后,發現小區里賣生鮮的商店關門了。于是,她打開了許久未用的京東到家,在上面采購蔬菜和肉類。在吃了同事的“安利”后,她隨即又成為了美菜的新用戶。

蘇蘇的部分購買訂單
春節假期,雖因疫情不能頻繁出門、走親訪友,但吃飯是剛需,于是包括蘇蘇在內的新老用戶,都涌向了線上。一時間,“云上菜場”人頭攢動。相關數據顯示,叮咚買菜的日均活躍用戶比去年同期飆升了325.9%,京東到家銷售額同比增長470%,盒馬日均蔬菜供貨量是平常的6倍,日均訂單增長3~4倍。
疫情發生之前,生鮮電商的主體消費者多為蘇蘇這樣居住在一二線城市的職場新人們,而今年春節期間,家庭主力的中年們也加入手機“搶菜大戰”中。Mob研究院的數據顯示, 疫情期間,35~44歲年齡段的用戶由27.9%增長至45.1%。
“那段時間每天晚上都會和女兒一起守著手機,看看有沒有什么新上的蔬菜水果,還有魚蝦之類的海鮮。”家住鄭州的劉蕓說,同事給她推薦了淘鮮達,貨源來自經常去的大潤發超市。“有些還是挺劃算的。”
深圳的韋女士也告訴筆者,疫情開始后,父母在電梯里看到了叮咚買菜的廣告,就嘗試著用它“偶爾買些排骨、青菜和水果之類的”。
總體而言,生鮮電商們抗住了這場“疫”外,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線上采購的體驗“還不錯”。申萬宏源近期對近千名用戶的調查顯示, 超過95%的用戶表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 缺貨、太貴、配送慢則成為不滿意的三大原因。
蘇蘇就抱怨說,也許是疫情期間缺人,配送的速度太慢,到手后菜品一般。2月中旬小區內的小菜場開門后,就不再使用京東到家了。“去小區里的菜場是個很享受的事,因為可以散步、曬曬太陽。”
“春天”是你的謊言?
隨著疫情在國內逐漸得到控制,各大城鎮紛紛解封,全國各地的菜場逐漸恢復正常,像蘇蘇這樣返回線下的消費者越來越多。韋女士也表示,小區里就有生鮮連鎖店,較之線上更新鮮、便宜。“最近就沒有在網上買菜了。”
難道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的火爆只是曇花一現,如今就這樣人走茶涼了嗎?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買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