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早知道消息,海底撈海外業務子公司——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底撈國際”)于7月13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以介紹形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2012年,海底撈于新加坡開設首家餐廳;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海底撈分別于美國、韓國和日本開設首家餐廳;2018年于新加坡開設首家餐廳;2019年則于英國、泰國、越南、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印尼分別開設首家餐廳。
不難發現,2019年是海底撈國際步伐最快的一年——在這一年入駐的6個國家中,平均每天翻臺率超4.8次。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撈國際在這6個國家共開設61家新餐廳。(注:本文提及的海底撈國際均指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以外的全球市場)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海底撈國際已在四大洲的11個國家開設103家餐廳。其中,新加坡、美國、日本、馬來西亞和越南五個國家各開設至少十家門店。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21年的收入計算,海底撈國際是國際市場第三大中式餐飲品牌,同時也是國際市場上源自中國的最大中式餐飲品牌。按截至2021年12月31日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目計算, 海底撈國際亦為國際市場上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兼顧海底撈傳統與本地化創新
在有機增長的同時尋求外部收購
事實上,成功拓展至國際的中式餐飲品牌寥寥可數。2021年,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超過10家餐廳的中式餐飲品牌和覆蓋兩個或以上國家的中式餐飲品牌分別僅占國際市場約13.0%和不足5%。
對此,海底撈國際在招股書中指出,在尊重海底撈傳統與持續本地化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是其在國際市場持續增長和擴張的基礎。
一方面,海底撈現已是享譽全球的餐飲品牌——在2021年“全球餐飲品牌價值25強”中,Brand Finance將海底撈列為第9名,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上榜的中餐廳,并從2019年的第15位快速上升。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撈在全球擁有1,443家餐廳,2021年的客流量超3.78億人次,海底撈品牌的調味品于全世界銷售。
另一方面,海底撈國際在擴張戰略、員工培訓和管理、績效評估、食品安全和供應鏈管理方面均高度強調標準化,并追求經營方式要適應當地的習慣和文化。譬如,海底撈國際的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根據當地人的口味和喜好定制、向顧客推薦每種火鍋食材的最佳烹飪時間以及小料組合、且根據當地慣例量身定制薪酬結構等。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海底撈國際擁有約230萬會員。2019年至2021年,海底撈國際的餐廳累計接待超過2800萬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有機增長的同時,海底撈國際亦尋求通過外部收購來提升市場地位和競爭力,現已同意收購Hao Noodle的大多數股權,后者在美國持有兩家“Hao Noodle” 品牌餐廳。
2021年起有意放緩開店節奏
今年第二季度的客流量和翻臺率明顯提升
當然,疫情對海底撈國際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其一、客流量。2019年,海底撈國際餐廳的客流量約810萬人次,2020年疫情高峰時期下降至約710萬人次,2021年則已恢復至980萬人次;海底撈國際每家餐廳的同店客流量則已從2020年的133,200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143,200人次。2022年第一季度,海底撈國際的客流量約380萬人次,較2021年同期的約240萬的顧客人次增長60.3%。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海底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