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成為近幾年來餐飲品牌發展的大趨勢。
據火鍋餐見統計,在出海中餐品類中,火鍋這一品類打敗川菜、小吃快餐等強勁對手,占到了34.2%的市場份額。
特別是在2017年,大龍燚、味蜀吾、香天下、炊二哥等品牌扎堆出海。而火鍋大佬海底撈從2012年新加坡第一家海外分店至今,已在海外11個國家開業64家餐廳,其近日財務數據上也顯示,正在轉型為國際化連鎖企業。
近日,海底撈拆分出來的特海國際控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特海是以介紹形式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對于海底撈來說,分拆特海國際赴港上市之后,一方面可以緩解資金負債帶來的負擔,另一方面卻也增加了海底撈的海外營收壓力。尤其隨著新一輪行業的內卷,先前入局的九毛九、呷哺呷哺等品牌也開始布局海外,未來或將還有更多品牌參與其中試圖分得一杯羹;疱佊瓉“大航海”時代,但特海國際的海外生意好做嗎?
客單價連年遞增,
特海國際至今尚未盈利?
特海國際是國際市場領先的中式餐飲品牌,致力在全球傳播中式飲食文化。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的收入計,特海國際是國際市場第三大中式餐飲品牌,亦為國際市場上源自中國的最大中式餐飲品牌。按截至2021年底的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目計,公司亦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門店翻臺率高是海底撈的一大特點,在這一點上,特海國際的翻臺率也在2021年疫情也錄得強勁表現,達到2.1次。顧客人次從2020年的約7.1百萬增加到2021年的約9.8百萬,而公司的每家餐廳同店客流量由2020年的133,200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143,200人次。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總共錄得約3.8百萬的顧客人次,較2021年同期的約2.4百萬人次增長60.3%。
另一方面,2021年特海國際客單價微增,從2019年的28.7美元提高到2021年的30.3美元,這與特海國際定位中高端市場不無關系,在一二線城市人均二三十美元的正餐或許還能夠被接受,但是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市場,這個價格可能就有點偏高,更多消費者可能只是抱著“嘗鮮”的心態到店消費,而不會把它作為日常消費方式。
由于中餐同時保持一致的品質及獲得跨境文化認同十分困難,因此,成功拓展至國際的中式餐飲品牌寥寥可數。2021年,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超過10家餐廳的中式餐飲品牌和覆蓋兩個或以上國家的中式餐飲品牌分別僅占國際市場約13.0%及不足5%。

盡管特海國際成功跨出國門,但至今尚未盈利。截至2019、2020及2021年底,以及截至2022年前三月,公司凈虧損分別約為3300萬美元、5380萬美元、1.51億美元及2850萬美元。同期收入分別約為2.33億美元、2.21億美元、3.12億美元及1.09億美元。
隨著火鍋行業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特海國際的營收壓力會越來越大,在很多業務方面也會面臨諸多挑戰。盡管特海國際翻臺率和客單價上仍表現不錯,但為何出海至今仍未盈利?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海底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