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達夢數據庫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達夢數據”)擬在科創板上市。
達夢數據此次發行上市擬募資23.51億元,其中8億元用于達夢中國數據庫產業基地,6億元用于達夢研究院建設項目,近7億元用于存量項目升級,2.5億元用于新一代數據庫項目建設等。

來源:招股書
達夢數據的主營業務包括軟件產品使用授權、數據及行業解決方案與運維服務三項,其中,軟件產品使用授權業務是公司營收的主力軍,最近一期收入占比將近九成。具體如下:

來源:招股書
在國產替代趨勢下,達夢數據自稱100%自主研發似乎給市場很大期待,相關方喊出500億元的估值。其理由是,根據可參考的中望軟件、金山辦公等軟件企業,它們的市盈率均在百倍左右。而根據最新一起完整年度報告期數據,達夢數據凈利潤超4.3億元,因此給出了上市后的市值有望突破500億元的判斷。
那這一判斷究竟是否成立?首先,突增的營收規模似乎與大客戶經營走勢背離,公司財務數據真實性值得監管進一步推敲;其次,從其盈利結構及商業模式上,其業績水分似乎也十足。
水分一:業績調節痕跡明顯?
報告期內,達夢數據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01億元、4.5億元、7.4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0%、65%;同期凈利潤分別為8374.6萬元、1.44億元、4.3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1%、204%?梢钥闯,達夢數據在上市前夕,業績大幅攀升。
然而,我們在對比一些關鍵數據時似乎存在異常。
首先,從收入端看,公司收入增勢與最大客戶業績走勢不匹配。
達夢數據的軟件產品使用授權業務銷售模式主要以渠道銷售為主,2021年收入占比高達93.96%。達夢數據自2019年授權中建信息為總經銷后,其對中建信息也較為依賴。2019年至2021年,中建信息收入占比分別為19.67%、36.55%、30.12%?梢钥闯,中建信息對達夢數據收入貢獻超過三成。

來源:招股書
客戶中建信息作為達夢數據的經銷商,采購需求主要來自其下游客戶需求。換言之,中建信息下游客戶需求與達夢數據業績息息相關。然而,我們發現中建信息收入增勢與達夢數據背離。
2021年數據顯示,中建信息收入下滑12.3%,歸母凈利潤下滑5.59%,而同期達夢數據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長65%,凈利潤同比增速超200%。
其次,公司收入增勢與銷售費用似乎也不匹配。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9565.11萬元、1.35億元和1.71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31.71%、30.05%和22.95%?梢钥闯鲣N售費率大幅下降,對此,公司解釋稱是由于收入規模上漲導致其費用率下滑。然而,我們從銷售費用增速看,與收入增長出現明顯背離。2020年至2021年,銷售費用收入增速分別為41%、26%;而同期收入增速分別為50%、65%。
最后,我們發現達夢數據的利潤增長也較為突出。
我們發現,在上市前夕,達夢數據的遞延收益出現大幅下降。報告期各期末,公司遞延收益均為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3371.38萬元、1.33億元和3463.47萬元,占非流動負債比例分別為 100.00%、98.90%和53.02%?梢钥闯,2021年將遞延收入大部分釋放出來了。
水分二:補貼凈利潤占比為三成
由于補貼收入在2021年較大的釋放,導致其補貼收入占凈利潤之比為三成。
報告期內,公司稅收返還及優惠政策所涉及的金額分別為 3703.90 萬元、6793.40 萬元和 1.1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2.28%15.09%和15.08%。
招股書顯示,公司享受的主要稅收優惠包括軟件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除上述稅收優惠外,報告期內,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1586.8萬元、2451.16萬元和1.3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5.26%、5.44%、17.67%,占同期凈利之比為18.95%、17.03%、29.95%。
需要指出,盡管科創板強調經營可持續性而相對弱化盈利。但是對于這種已經實現盈利的達夢數據,也要考慮其盈利可持續性。在上市前夕突擊抬高的非經常性損益顯然不具備可持續性,這種偶發利潤也容易誤導投資者對其價值判斷。換言之,市場喊出對其500億元的估值或要大打折扣。
綜上,無論是從財務數據真實性,還是盈利結構合理性,達夢數據似乎水分十足。我們再進一步看其盈利質量如何。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達夢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