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業績遠不及市場預期,陽光電源(300274.SZ)給低迷的市場當頭一棒。
4月19日晚間,陽光電源披露2021年度報告。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1.37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大關,創了歷史新高。然而,公司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15.83億元,較上年同期出現明顯下滑。
在年度報告發布后的交流會上,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解釋稱,2021年,公司步子邁得有點大,對芯片和疫情的估計不足,電站業務出現問題等,是業績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
業績爆冷,二級市場上,20日、21日,兩個交易日,陽光電源股價累計跌幅超過30%,市值蒸發380億元。
其實,今年初以來,陽光電源股價跌跌不休,市值累計已經蒸發了1200億元。
機構似乎總是能先知先覺。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一季度,已有94家基金公司提前撤離。不過,頂流基金經理劉格菘逆市加倉,已被套牢。
四季度扣非虧逾億元
市場也沒有想到,行業龍頭陽光電源經營業績會不及預期。
根據年報,2021年,陽光電源實現營業收入241.37億元,較上年增加48.51億元,增長幅度為25.15%。這一增速,雖然較2020年有所放緩,但考慮到基數較高這一因素,并未低于市場預期。但與之對應的凈利潤,則明顯低于市場預期。2021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15.83億元,不僅沒有延續2020年的高速增長勢頭,反而同比下降19.0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13.35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27.72%,比凈利潤的下降幅度更大。
2020年,陽光電源實現營業收入192.86億元,同比增長48.31%,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9.54億元、18.46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118.96%、103.93%,均為翻倍增長。
2021年,光伏行業依舊表現為高景氣,通威股份實現凈利潤82.03億元,同比增長127.35%,晶澳科技實現凈利潤20.39億元,同比增長35.31%。
2021年,碳中和、碳達峰東風吹來,光伏行業迎來歷史性機遇。陽光電源主要產品為逆變器,逆變器被稱作光伏行業的“心臟”和“大腦”,既是新能源發電并網的關鍵環節,又承載著新能源電網智能化的使命,更使行業從傳統的電力行業設備搖身一變成為新能源、新經濟的必需設備。
陽光電源是老牌逆變器企業,1999年開始研發生產電力系統內的逆變器。2021年,公司逆變器出貨共47GW,全球市占率約為30%,僅次于華為,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排名),屬于行業內的絕對龍頭。
這樣的一家龍頭企業,在行業整體形勢較好的情況下,為何會出現業績爆冷呢?
2021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個季度,陽光電源實現凈利潤15.05億元、扣非凈利潤14.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89%、33.95%,略低于預期,但總體上還算正常。
問題出現在第四季度。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63億元,同比增長18.79%,環比也有明顯增長。但其凈利潤只有0.78億元,同比下降89.73%,扣非凈利潤更是出現1.17億元的虧損。這是其從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單季扣非虧損。
從利潤表看,2021年公司投資凈收益為3.55億元,同比增加2.19億元;資產減值損失4.82億元,上年為0.77億元,同比增加4.05億元。
陽光電源年度報告披露后,市場反映強烈,包括中金公司等在內的券商,紛紛下調陽光電源目標價。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陽光電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