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村,網上一搜就出來很多個,在湖北、甘肅、黑龍江等眾多地區都有它們當地的故事。今天講的這個紅軍村,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龍潭坪鎮下轄的行政村。
其實,以前它并不叫紅軍村,而是“毛埡村”。毛埡村地處桑植縣龍潭坪鎮西北部,屬于偏僻深山,從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中原朝代更替戰亂不斷,北方人為了逃避戰亂,開始南遷與當地的瑤族、土家族、白族、苗族等進行混居于此。
據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介紹:“2016年合村并鄉時,橋頭、云頭山村也合并進來、擬訂村名時,有人提出沿用紅軍村的名字,得到了咱們三個村村民的一致同意。”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元帥賀龍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時期,也就是1934-1935年,這個僅30戶100多人的村莊,有30多人參加了賀龍領導的紅軍,幾乎家家有人參加紅軍,有7人為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在村里駐扎著400多名紅軍指戰員,在云頭山、苦竹塔、文家界的戰斗中,有200多名紅軍指戰員英勇犧牲,這里是真正的紅軍村。
早在1928年,也有這么一件歷史故事,10位紅軍在村里遭到敵人圍剿,從山頂縱身躍下,英勇犧牲。村民們為告慰忠魂,因此當地這座山峰被稱為“紅軍崖”。
紅軍村是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村,這里青山連綿,谷幽澗深,周邊絕壁懸崖,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當年賀龍元帥在這里建立了四屆毛埡鄉蘇維埃政府,就是看中了這里易守難攻的地勢。

這是一片飽經鮮血浸染、烈火洗禮、百煉成鋼的紅色熱土,紅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三湘兒女的精神血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向前。
新開發的展館中,賀龍紀念館陳列了賀龍元帥戎馬一生的人生歷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完整展覽了紅軍從劉家坪出發長征到甘孜會師的全過程。

從桑植縣城賀龍公園遠眺,層層青山之下,一灣澧水靜靜流淌。澧水發源地為八大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5.1%,4萬公頃的林海一望無垠。桑植縣有410條大小河流,是中國十佳水源地之一。這里水資源經過千年原始森林和萬層砂石的自然凈化、溶濾、離子交換富集等綜合作用,經監測,全縣4個省控監測斷面水質常年穩定在Ⅰ、Ⅱ類,地表水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這片紅色熱土也是美輪美奐的綠色家園。

這里群峰間霧氣繚繞,宛若人間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方獨特的自然山水,尤其是龍潭坪鎮云頭山村的山巒險要之地,這里有個“九眼泉”更是奇異靈性,天然山泉水從石頭縫隙噴涌而出,潔凈而碧澈,甚至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的生產地。此山澗一直往上就是八大公山深處,順流而下經過紅軍村河段陳家河,經過沙塔坪、涼水口鎮最后匯入澧水河,滋養著這一方土地。
八十多年前,紅軍戰士們,用熱血浸潤了這片土地。如今的紅軍村,村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把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轉換成發展優勢,以“張家界看山、桑植看水”的旅游定位,制定“紅色桑植、綠水桑植”高質量發展線路圖,以紅紅火火的幸福生活,告慰著革命先輩的英魂。
綠色生態和紅色文化是當地的特色優勢,把生態優勢和紅色文化發揮出來,這片土地的人們收獲的將是更多、更持久的“金山銀山”,這必將是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新時代美好畫卷。
搜索更多: